煤炭燃烧及污染物防治理论与技术专题
【编者按】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据统计,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虽出现本世纪的首次同比下降,但仍然达到了35.1亿吨。作为高污染高碳的能源品种,煤炭在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公众健康和环境污染问题。据《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报告显示:对于SO2、NOx、烟粉尘、一次PM2.5和Hg等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煤炭直接燃烧以及和煤炭直接使用相关的行业都贡献了超过60%的排放量。其中,对SO2排放量的贡献超过了90%,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为50%~60%,粗放型的煤炭燃烧被认为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广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加强燃煤废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研发推广烟气脱硫、脱硝、脱汞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鉴于此,加强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及污染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报道,对于促进我国燃煤污染物减排,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煤炭产业政策,全面展示煤炭燃烧及污染物防治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促进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进一步发挥《洁净煤技术》作为煤炭行业的重要科技窗口和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编辑部于2015年第2期组织出版“煤炭燃烧及污染物防治理论与技术”特刊,经过审稿、编校,共刊登论文32篇,集中报道了我国煤炭燃烧及污染物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内容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水煤浆燃烧技术、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以及燃煤污染物脱硫脱硝脱汞技术、脱除PM2.5技术等方面,涵盖了我国煤炭燃烧及污染物防治的理论探讨、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诸多方面。
在特刊出版之际,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上海克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人员在组稿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推荐文章
复合还原剂脱硝机理与试验研究 (张忠孝,董建聪,于娟,等)
电凝并技术脱除PM2.5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竹涛,陈锐,王晓佳,等)
基于碳素流分析炼焦生产CO2排放及减排措施(徐文青,曹万杰,万斌,等)
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工艺试验研究(熊银伍)
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对微细颗粒物的脱除研究(熊英莹,谭厚章)
六回路环形炉膛循环流化床试验研究(王小芳,帅大平,吕清刚,等)
准东煤成灰过程中钠的迁移特性及形态变化(张晓羽,张海霞,那永洁)
H2O和SO2对甲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影响(周皞,廖文裕,苏亚欣,等)
燃煤脱硫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苗强)
前处理方法对准东煤中钠含量测定的影响(董倩,张海霞,朱治平)
钙基吸收剂添加FeCl3/Al2O3同步脱硫脱硝试验研究(武存喜)
活性焦脱硫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刘静,傅月梅)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研究(胡石,丁绍峰,樊兆世)
点击论文题目,可查看论文详情。
点击此处,可查看该专刊的全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