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6-6772 

CN:11-3676/TD

主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编:解强

副主编:史翊翔  赵永椿   段伦博  曹景沛

执行主编:代艳玲

责任编辑:

常明然,010-87986452 

白娅娜,010-87986451 

张鑫

编辑出版:《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和平里煤炭大厦12层(100013)

电话:(010)87986452/87986451

网址:www.jjmjs.com.cn

电子信箱:jjmjs@263.net

印刷:北京联合互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国内发行:《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1430Q

广告发布登记号:京朝市监广登字20200056号


煤炭加工

  • 我国现代煤化工跨越发展二十年

    徐振刚;

    为推进现代煤化工的健康有序发展,系统回顾了我国现代煤化工近20 a的跨越发展情况,并对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进行展望。"九五"期间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起步阶段,形成了一批煤化工新技术实验室研发成果;"十五"期间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攻坚阶段,取得了一批现代煤化工核心技术中试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现代煤化工从工程化走向产业化的示范阶段,建成了一批现代煤化工商业化示范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进入了技术、经济、环保等全方位示范阶段,完成了一批大型商业化示范项目建设。未来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从资源、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视角重新审视和科学谋划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从原料煤资源、水资源、物流运输条件、环境承载能力、技术经济等多角度重新评估和科学决策新建煤化工项目的实施。

    2015年01期 v.21;No.9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阅读次数:1051 ]
  • 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

    杨凤玲;韩海忠;曹希;张培华;李毓婷;程芳琴;

    为解决生物质刚性造成生物质型煤膨胀开裂的难题,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生物质秸秆,将发酵改性后的生物质作为添加剂与粉煤按一定比例掺混,冷压成型制得生物质型煤。分析了生物质发酵改性前后形态、结构、发热量的变化,研究了发酵改性生物质对型煤强度、热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生物质型煤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发酵改性后生物质质地密实,膨胀压缩性能得到改善,活化后大粒径为互相缠绕、团聚的丝状物,小粒径铺展效果较好,且具有包覆性;发酵使秸秆组织变得疏松,秸秆茎特有的2230 cm-1红外峰值消失,有利于煤粒与生物质结合,避免了生物质具有刚性造成型煤膨胀开裂;改性前后发热量变化较小,为0.07 k J/g。生物质型煤最佳配比为:煤炭80%,发酵生物质15%,膨润土5%;制得型煤的抗压强度达到1.4 MPa,落下强度高达98.65%,热稳定性达88.4%,工业分析符合DB 13/1055—2009《洁净型煤》要求。

    2015年01期 v.21;No.9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阅读次数:1346 ]
  • 起泡剂性能及其对煤泥浮选的影响研究

    黄波;赵丽霞;李霞;范宏欢;

    为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利用充气法和TRACKE界面张力仪研究了仲辛醇和GF油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分析柴油对起泡剂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2种捕收剂对山西煤样进行煤泥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起泡剂质量分数相同时,GF油的起泡能力要高于仲辛醇,GF油的界面张力比仲辛醇低,但界面张力曲线的斜率比仲辛醇大,因此,GF油的泡沫稳定性大于仲辛醇。起泡剂质量分数相同时,GF油产生泡沫的半衰期要高于仲辛醇,说明其泡沫稳定性要好于仲辛醇。在仲辛醇和GF油中加入柴油后,溶液界面张力下降明显,泡沫半衰期增加,提高了起泡剂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煤泥浮选试验表明,起泡剂用量相近时,GF油作起泡剂的煤泥浮选精煤产率和精煤灰分均高于仲辛醇。

    2015年01期 v.21;No.95 1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阅读次数:1176 ]
  • 煤泥浮选药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崔广文;于文慧;张玉;李琳;

    为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实现浮选药剂的高效低耗,阐述了捕收剂、起泡剂、复合药剂和调整剂的分类、性能及应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了传统浮选药剂和新型浮选药剂的特点,最后对煤泥浮选药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传统煤泥捕收剂存在药耗大、分散性差等缺点,通过乳化、引入极性基团等方法对传统捕收剂进行改性,可提高煤表面疏水性,增大油滴在水中的分散性,从而提高浮选效果。天然起泡剂和工业副产品起泡剂存在用量大、泡沫易碎、流动性差等缺点,人工合成起泡剂弥补了以上2种起泡剂的不足。复合药剂是集捕收性能、起泡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浮选药剂,具有浮选速度快、药耗少、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对煤质有一定选择性。未来应从研制低药耗、低成本浮选药剂,保证药剂使用方便、易于调节,注重绿色环保、实现废物利用3方面着手,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绿色环保、适应性强的新型浮选药剂。

    2015年01期 v.21;No.9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阅读次数:1375 ]
  • 含氧官能团对褐煤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

    刘红缨;高祺;杜微;刘畅;朱书全;

    为降低褐煤水分,提高褐煤利用效率,通过研究在不同湿度环境中内蒙古和云南2种褐煤的持水能力,分析了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和大分子骨架对褐煤持水作用的贡献,以及表面含氧官能团对褐煤持水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褐煤的持水能力与褐煤中羧基和羟基含量之和成正比。煤炭大分子骨架对褐煤持水能力影响不明显。环境的湿度对褐煤的持水作用影响非常显著。

    2015年01期 v.21;No.9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阅读次数:968 ]
  •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研究

    吴晓华;宋二波;贾尚伟;

    为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论述我国能源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进行分析,为推进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战略的现实选择。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前,我国应充分发挥洁净煤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改进、政策支持等方式补足其劣势,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结合SWOT分析结果,提出应科学部署,系统规划煤炭产品全产业链,实现跨领域、跨计划集成推进;加强政策扶持,需要政府在技术研发、工业化示范以及后续的推广过程中给予政策扶持和财税优惠;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洁净煤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业化;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投融资体系等方面,推进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

    2015年01期 v.21;No.9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阅读次数:1009 ]
  • 稀释水对浮选入料的影响研究

    朱金波;吕凯;周伟;吴超;费之奎;

    针对兴隆庄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循环水浓度偏高等问题,分析了选煤厂浓缩机来料和溢流水性质,并以兴隆庄选煤厂循环水和蒸馏水作为浮选入料稀释水进行了浮选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兴隆庄选煤厂循环水透射比维持在1.4%左右,循环水呈严重浑浊状态,说明循环水中含有大量细泥,循环水浓度偏高,一段浓缩处理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与蒸馏水相比,循环水作为浮选入料稀释水的精煤灰分和尾煤灰分分别提高了0.90%和3.58%,说明兴隆庄选煤厂循环水作浮选入料稀释水时,降低了浮选效率和浮选精煤质量。最后建议兴隆庄选煤厂煤泥水系统采用两段煤泥脱水回收工艺,精煤压滤机滤液和浮选尾矿去一段浓缩机浓缩沉淀,一段浓缩机底流滤液水去二段浓缩机,一段浓缩机溢流进入二段浓缩机浓缩,二段浓缩机溢流作为循环水使用。

    2015年01期 v.21;No.95 29-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阅读次数:1024 ]
  • 我国典型特殊煤种特性及利用研究

    王绍清;唐跃刚;李正越;秦云虎;郭鑫;高伟程;朱士飞;

    为扩大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的利用途径,以树皮煤、太西煤和小发路煤为试验煤样,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显微组分分析等研究了3种煤样的宏观煤岩特征和煤属性性质,并对煤炭质量进行分级。结合煤样基本性质和工艺性能等提出3种煤的合理利用途径。结果表明,树皮煤属于高~特高挥发分、低灰和中高~高硫煤,太西煤属于特低挥发分、特低灰和特低硫煤,而小发路煤属于特低挥发分和特低灰煤。太西煤可用于生产超低灰纯煤,制备炭石墨复合材料、活性炭、优质铸造型焦等;小发路煤具有良好的加工利用前景,可用于生产活性炭、炭素、碳化硅、阴极炭块和高炉喷吹等;树皮煤应做到综合利用,加氢液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2015年01期 v.21;No.95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阅读次数:880 ]
  • 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赵鹏;李文博;梁江朋;谷小会;

    为实现低阶煤的高效利用,分析了我国低阶煤的煤质特征,阐述了国内外低阶煤压缩成型、干燥脱水和低温热解3类提质加工技术的主要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低阶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低阶煤干燥脱水和热解提质的主要示范项目,并对我国低阶煤的利用提出建议。低阶煤热解提质后产物具有水分低,发热量高,不易自燃,便于运输和储存等特点,提高了可靠性和利用率,是未来低阶煤提质利用的重要方向。低阶煤的提质加工应充分考察我国不同地区低阶煤的煤质特征,逐步发展工艺条件温和,过程简单,适合我国低阶煤不同组成及结构特点的机械热压脱水工艺,适合与电厂集成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干馏技术等,同时开发多联产技术。

    2015年01期 v.21;No.95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阅读次数:1680 ]
  • 褐煤水热提质研究进展

    巩志坚;

    为实现褐煤水热提质的工业化应用,分析了水热提质对煤质的影响,综述了水热提质改善水煤浆泵送特性,脱除煤中有害物质,实现废水治理等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水热提质连续化装置的研究进展。褐煤水热提质可同时脱水、脱氧,解决褐煤远距离运输及自燃问题,提高利用效率;水热提质同时还可脱除煤中潜在的有害元素,提高褐煤成浆性;水热提质的废水问题可结合水热气化方法或废水制浆解决。提出应加快管道式褐煤水热工业化装置的开发,对褐煤水热提质联合水煤浆气化或燃烧发电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加快实现褐煤水热提质的工业化步伐。

    2015年01期 v.21;No.95 41-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阅读次数:1057 ]
  • 水热处理对褐煤提质及其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刘鹏;王岚岚;张德祥;鲁锡兰;潘铁英;

    为了提高褐煤利用效率,强化水处理技术对褐煤提质的影响,采用高压反应釜对褐煤进行水热处理,考察了水热处理条件对煤低温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煤样的碳、氢含量增加,氧含量降低,水热处理对煤样有脱氧提质作用。处理温度为260℃时,热解焦油产率相对提高19%,热解水产率降低了20%。通过固体核磁共振(NMR)分析可知,水热处理温度在180~260℃条件下,煤中分子有机结构中的弱化学键有一定断裂,含氧官能团逐步减少,热解水产率降低;芳香碳含量基本不变,芳香侧链增加,热解时容易断裂形成焦油,达到提高煤焦油产率之目的。但水热处理温度过高时,其热解焦油产率下降。

    2015年01期 v.21;No.9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阅读次数:1087 ]

主编致辞

  • 立足行业办一流期刊 推动煤炭变清洁能源

    宁宇;

    <正>栉风沐雨铸辉煌,砥砺奋进谱华章。《洁净煤技术》自1995年创刊以来,在办刊之路上已走过20年。⑶年来,《洁净煤技术》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原则,以宣传和普及洁净煤技术,推进我国洁净煤产业化的发展为宗旨,在加快科技信息传播、促进学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和突出的贡献。

    2015年01期 v.21;No.9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阅读次数:765 ]

煤炭转化

  • 神华煤直接液化技术研发进展

    李克健;程时富;蔺华林;章序文;常鸿雁;舒成;白雪梅;王国栋;

    我国自主建设的世界首座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神华100万t/a煤直接液化装置于2008年底成功试运行。经过几年的优化和完善,2011—2013年间,神华煤直接示范装置持续稳定运行、连续3a盈利。列举了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运行和研发情况,介绍了煤直接液化基础理论研究,煤液化残渣溶剂萃取分离与应用研究。在煤液化沥青应用研究中,重点介绍了在针状焦、防水卷材、配煤捣固炼焦和COPNA树脂制备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的应用效果。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建设、装置稳定运行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实践表明,我国在煤直接液化领域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并日趋成熟。

    2015年01期 v.21;No.9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阅读次数:1495 ]
  • 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苗强;

    为实现煤液化残渣的高效利用,分析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特性,论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经萃取提取高附加值有机物,如沥青和重油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溶剂的种类、萃取工艺条件的选择以及萃取物的性能和用途等,提出了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合适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可从液化残渣中萃取出制备沥青的原料和可作为液化循环溶剂使用的油分,萃取剂可包括各种已知的常规萃取溶剂及其混合物、离子液复合萃取剂和各种煤液化或石化馏分油,萃取出的沥青类物质可制备高级碳材料,特别是碳纤维材料,萃取出的油分可用作煤液化循环溶剂或燃料。提出未来应开发针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效、低廉的新型有机溶剂萃取剂,研究多步或多级萃取工艺,实现萃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形成萃取工艺和其他工艺,如加氢裂化工艺和加氢精制工艺结合的复合工艺。

    2015年01期 v.21;No.9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阅读次数:1093 ]
  • 褐煤磺化腐植酸型超强保水剂的制备及表征

    高丽娟;刘焕;徐妍;杨小莹;赵雪飞;

    为获得耐盐性能强、吸水倍率高的保水剂,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褐煤磺化腐植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褐煤磺化腐植酸型超强保水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丙烯酰胺AM、引发剂过硫酸钾KPS、褐煤磺化腐植酸SHA、Na OH、丙烯酸AA和温度对保水剂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制备的褐煤磺化腐植酸保水剂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超强保水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褐煤磺化腐植酸保水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交联剂MBA为0.0144 g、AM为0.1294 g、引发剂KPS为0.0231 g、SHA为0.1838 g、Na OH为1.1667 g、AA为0.3276 g、温度为85℃,此时保水剂的吸水倍率为2834 g/g,吸盐水倍率为135 g/g。褐煤磺化腐植酸保水剂表面呈现蜂窝状结构,且有序性较强;褐煤磺化腐植酸与高吸水性树脂分子链接枝到一起,磺酸基明显增加,褐煤磺化腐植酸参与聚合反应,说明制备的保水剂是化学键合型褐煤磺化腐植酸保水剂。

    2015年01期 v.21;No.95 61-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阅读次数:1673 ]
  • 费托合成钴催化剂载体改性研究进展

    李加波;林泉;

    载体和钴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费托钴催化剂分散度和还原度具有重要影响,载体改性可以调节载体与钴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要介绍了费托合成钴催化剂载体改性技术及其对载体与钴物种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载体和钴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增加时,分散度升高,还原度降低;改性载体和钴物种之间互相作用降低时,则分散度降低,还原度升高;通过多载体掺杂改性、无机助剂改性及载体表面有机改性可有效调节载体和钴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具有适中的还原度和分散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2015年01期 v.21;No.95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阅读次数:985 ]
  • 低阶煤热解与低品位铁矿直接还原一体化研究

    黄杨柳;娄建军;张秋民;朱德庆;

    为了开发以低阶煤为还原剂的直接还原铁技术,采用低阶末煤分级热解生产热解煤气、焦油和半焦,利用热解煤气经升温后作为末煤热解和热半焦再次热解的热载体,热半焦再次热解得到的富CH4、H2和CO煤气作为低品位铁矿直接还原的还原剂,生产海绵铁。研究表明:低阶末煤热解耦合低品位铁矿直接还原技术与传统的基于天然气的气基直接还原技术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的特点,非常符合我国富煤、富低品位铁、少气的资源状况。

    2015年01期 v.21;No.9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阅读次数:932 ]
  • 褐煤利用技术现状

    杜敬文;殷甲楠;樊丽华;梁英华;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其中褐煤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储量较多。基于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和褐煤的煤质特性,论述了褐煤在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热电联产等现代煤化工项目的优势与利用技术,褐煤抽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中着重介绍了无灰煤技术,其产品具有无灰无水、高发热量等优良性能。还有以褐煤为原料制备新型材料方面的应用,包括褐煤制备吸附剂以及粉煤灰的有效利用,最后提出了我国褐煤现代煤化工以及褐煤高附加值利用应向低能耗、清洁化方向发展。

    2015年01期 v.21;No.9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阅读次数:972 ]

煤炭燃烧

  • 五彩湾煤快速热解及多联产路线研究

    王嘉瑞;李小江;陈凡敏;赵冰;胡贤辉;

    低阶煤的热解多联产技术是实现煤炭分级、高效、清洁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为了探索储量巨大的新疆五彩湾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途径,利用1 kg/h实验室规模流化床快速热解装置研究了该煤种在600℃的热解特性,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热解后煤质得到了提升,并且半焦的燃烧特性仍接近于原煤;焦油中芳烃含量较高,长链烷烃含量较低,较适合于先提取化学品再加氢制备优质燃料。与直接燃烧发电相比,五彩湾煤的热解多联产更能实现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2015年01期 v.21;No.95 77-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阅读次数:1606 ]
  • 基于模糊非线性回归的煤炭发热量预测研究

    王江荣;赵振学;罗资琴;文晖;

    针对经典线性回归模型无法反映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不适宜预测有模糊数的煤炭发热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多元非线性回归的煤炭发热量预测模型。以我国新疆伊犁地区煤炭工业分析为建模数据和模型检验数据,将计算模糊中心值和模糊幅度值的问题转化为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最后对比分析了模糊非线性回归、经典线性回归、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回归4种模型对测试煤样发热量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模糊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拟合优度值为0.9997,调整后的非线性拟合优度值为0.9838,均方误差为0.4473;测试煤样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203,80%的测试煤样模糊隶属度大于0.5。模糊非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可用来预测预报煤炭发热量。

    2015年01期 v.21;No.95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阅读次数:932 ]
  • 煤分级炼制清洁燃料系统研究

    李初福;门卓武;翁力;刘科;

    为了实现碎煤分质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一种煤分级炼制清洁燃料系统。该系统以廉价丰富的碎煤为原料,利用固体热载体回转窑热解技术,将碎煤转化为半焦、焦油和煤气等中间产物,然后经煤气变换、深冷分离、焦油加氢、半焦成型等加工过程,最终生产出石脑油、柴油、液化天然气、洁净煤等清洁燃料产品。以年处理1000万t神东长焰碎煤(<25 mm)系统为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每年可生产约618.0万t洁净煤、61.4万t油品和46.0万t液化天然气,原煤增值约3.6倍。通过系统集成与优化,该系统年耗水仅约310万t,能效达到75%以上,废水废固近零排放。在当前市场价格情况下,该系统总投资约125.0亿元,年销售收入约94.1亿元,年创造利税约21.4亿元。投资回收期4~5 a(不含建设期),经济效益显著。

    2015年01期 v.21;No.95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阅读次数:1822 ]
  • 与炼化项目集成的IGCC多联供产品可靠性研究

    吴学智;颜海宏;牛苗任;于剑氪;聂会建;孙永斌;

    为了计算某与炼化项目集成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多联供示范项目现有装机方案下外供氢气、蒸汽、电力以及氧、氮等工业气体的可用率,依托某IGCC多联供示范项目,基于气化、空分、变换及净化、联合循环等装置可靠性指标的调研结果,运用可靠性理论对IGCC多联供系统主体装机方案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GCC多联供系统可以每年外供炼化项目25万m3/h氢气8000 h以上,满足炼化项目对外供氢气的可靠性要求;IGCC多联供系统加上蒸汽备用措施后可以外供炼化项目蒸汽8000 h以上;炼化项目在任何工况下都需要外购部分电力。需要设置2×100%容量的备用电源,以确保炼化项目所需电力的可靠性。

    2015年01期 v.21;No.95 90-9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阅读次数:1211 ]
  • 外螺纹管在低温烟气中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田莉勤;张忠孝;胡广涛;顾凯颖;

    为了研究外螺纹管对低温烟气传热强化的效果,搭建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试验台,通过对外螺纹管换热器和光管换热器在低温烟气中的传热试验,比较分析外螺纹管和光管2种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系数,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拟合出试验传热关联式。结果表明:外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系数是光管换热器的1.05~1.09倍;烟气流速从4.5 m/s增加到7.5 m/s时,外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增长率为47%;工质水流速从0.3 m/s增加到0.57 m/s时,外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增长率为2.22%;外螺纹管换热器烟气外侧的传热试验关联式Nu=1.14Re0.48Pr0.3(5×103<Re<9×103)。

    2015年01期 v.21;No.9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阅读次数:1022 ]
  • 工业煤粉锅炉煤粉制备中磨煤机的选型及发展

    于清航;

    磨煤机是工业煤粉锅炉煤粉制备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我国煤炭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磨煤机类型的多样化,磨煤机的正确选型在煤粉制备系统中至关重要。详细介绍了低速、中速和高速三大类别中各类型磨煤机各自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分析了各类型磨煤机对煤种的适用性,说明中速磨煤机最适宜应用于目前工业煤粉锅炉煤粉制备系统,指出随着工业煤粉锅炉的快速发展,磨煤机不仅要适应性强,粉磨效果好、产量高、质量硬,还要在降耗及环境方面有所突破。

    2015年01期 v.21;No.95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阅读次数:2092 ]

节能减排

  • 中国煤焦油环境管理现状及建议

    张俊丽;王芳;陈瑛;罗庆明;郝永利;

    煤焦油是煤在干馏和气化过程中获得的,是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量最大的副产物。根据干馏温度和煤焦油性质,可将煤焦油分为高温煤焦油和中低温煤焦油。为了有效解决煤焦油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过程中突出的环境管理问题,介绍了我国煤焦油产生、综合利用及安全处置现状,分析了目前煤焦油的管理情况,重点阐述了各地煤焦油管理存在分歧,煤焦油管理定位不明确,利用处置过程存在环境风险等问题,提出了我国煤焦油实施分类管理、完善配套制度、加强过程监管和推动处置规模化的政策意见。

    2015年01期 v.21;No.9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阅读次数:1564 ]
  • 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王建强;张沛沛;上官铁梁;郭东罡;郝婧;刘卫华;张婕;

    基于国内外关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的论著分析,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尚未提出通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的评价体系,由于缺乏对植物-环境关系的长期、系统的动态监测和作用机理研究,造成了评价指标选取的不系统性和评价目标选取的盲目性。建立植物-环境系统的长期、动态监测网络,探索生态绩效评价新方法,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将是今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2015年01期 v.21;No.95 107-1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阅读次数:930 ]
  • 两级UBAF法处理褐煤热压提质冷凝水试验研究

    张春晖;彭忱;刘丽娟;刘新;

    针对内蒙古宝日希勒煤业公司褐煤热压提质冷凝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和Mn元素等指标均高于电厂循环冷却水回用标准的问题,将两级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反应器串联处理冷凝水,研究提质褐煤粒级对滤料效能及两级UBAF反应器对褐煤提质冷凝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级0.5~1.25 mm提质褐煤滤料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全粒级提质褐煤,二者处理效果差别较小,综合考虑滤料处理效果和工艺成本等因素,最终选用全粒级提质褐煤作为UBAF反应器的滤料,其CODCr及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3.2%和11.5%。采用两级UBAF反应器对褐煤热压提质冷凝水进行处理,其出水水质各项指标低于电厂循环冷却水回用标准,浊度、BOD5、CODcr、NH3-N、Mn的最终去除率分别达到89.40%、96.20%、87.60%、62.30%和72.50%。处理后的褐煤提质冷凝水符合回用标准,可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回用。

    2015年01期 v.21;No.9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阅读次数:1636 ]
  • 井下磁分离水处理系统节能量及经济效益测算

    张国光;

    为了核算井下磁分离水处理系统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以3处不同水质特点的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和验证了工程实施前后每吨矿井水提升百米的电耗指标变化,对比了工程投资、日常运行、设备维修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差异,分析了在矿井水减排、生产安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井下磁分离净化水处理系统与地面水处理工艺相比,工程投资总额减少了约915.88元/t,日常运行费用减少了0.36~0.61元/t;工程实施后平均节电0.043~0.047 k Wh/(t·hm),节能率9.39%~10.26%,节约主排水系统维修、维护费用0.19元/t。

    2015年01期 v.21;No.9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阅读次数:1042 ]
  • 含油污泥流化悬浮焚烧技术及污染物排放

    万志鹏;马玉峰;

    为了实现含油污泥的低成本、规模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胜利油田采用流化-悬浮焚烧锅炉处理含油污泥,使焚烧污染物排放达标。介绍了流化-悬浮焚烧锅炉处理的工艺流程,分析了焚烧技术,焚烧污染物SO2、NOx排放量,二噁英污染物排放量,烟气中粉尘排放量,焚烧余热利用的技术特点。对含油污泥焚烧后的灰渣易燃性和灰渣毒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焚烧灰渣再利用进行了论述。含油污泥流化焚烧处理系统实现了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双重效果,项目建成后减少了含油污泥对胜利油田的环保治理压力,累计处理含油污泥26万t,产生了良好的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

    2015年01期 v.21;No.95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阅读次数:1123 ]
  • 中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初探

    郭广山;柳迎红;吕玉民;

    目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大多集中在中浅煤层。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沁水盆地开展了深部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及试采工作。深部煤层气的研究和勘探开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依据煤层气勘探开发经验,一般认为深部煤层气是指埋藏深度在1000 m以深的煤层,其煤岩性质、含气性和储层物性与中浅部煤层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势必造成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和工艺技术上的特殊性。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61%。借鉴美国和加拿大深部煤层气开发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国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及深部煤层气工艺技术研究,将有助于全面开发我国煤层气资源。!

    2015年01期 v.21;No.9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阅读次数:843 ]